南京丽笙精选度假酒店设计案例赏析
南京园博园位于汤山原有废弃采矿区,初到场地,满眼残潭断壁……这种无用之地恰恰成为园博园的最好命题。生态修复不仅仅是成为口号,更为建筑师在后人文时代重新诠释自然与人文的对话提供了独特的机遇,以深远诗意创造城市展园、理解场地空间态势,为方案的展开赋予最初的意蕴。通过分析场地“坡度、高度、坡向”三个核心要素的切向量与法向量,形成复合向量场,再进一步通过粒子集群智能算法求得粒子的运动轨迹。集群粒子在各参数约束于影响下产生于基地肌理强相关的几何路径,生成符合酒店消隐于环境的生长形态又融入于山水园林的形态走势的几何关系,在山水园林中实现了技术对数字化建筑找形的赋能。
屋顶通过特征粒子点的轨道线重构及放样得到初步的直纹曲面,并通过传统建筑坡屋顶中的“举折之制”,将曲面几何用由下至上坡度逐渐变陡凹曲屋面拟合,使其既具有结构上的合理性,也形成了于中国传统坡屋顶建构方式的传承与呼应。丽笙酒店整体体量依托于大地的几何语言,15米的场地高差塑造出层叠盘绕的大地风貌,方案生成顺势而为,依托地形将场地分为南北两大功能区。
设定五种高差变化,以环形游园路径为线索,将客房单元、接待大唐、公共康养、餐饮娱乐、景观游园五大元素非线性有机串联。建筑整体如此便自成体系,与崖壁肌理自然对话,与周边原野遥相呼应,多向性的空间为人带来栖居于自然的二元平衡。同时,在场地与崖壁、池潭、跌落水系、山景、湖景复杂关系之外,还有园博园城市展园诸多小微园林胜景所构成的新园林景观。迎面而上的线性折叠界面,让柔美的城市展园的边界被重新定义,赋予丽笙酒店“大成若缺、大缺若成”的藏而硬朗的取景布局策略。其中依坡地匍匐而起的态势与折叠边界后形成的错落层次,共同与园林里的树木相互映衬,而达到建筑与环境关心的对话与和谐。
丽笙酒店的入口设置在城市展园南通园之南的3M高差的高台上,远观实为背景。当居高临下站在酒店东边的盘山公路上时,即使公路迂回层叠,入口孤树的茂叶也未有一刻被遮蔽,反而超越建筑体量凸显于视线中,营造出入口非对称的秩序感与“一树成林”的意境画卷。丽笙酒店的主入口北立面取调灰色,灰瓦下探的屋面以及灰色机器人砖构的长卷,与园博园茂密郁葱的风格底色彼此形成对映,刚柔并济,相互遥望,探究存在。入口雨棚作为秩序感的强化被强调,期待入口具有“旷远”意境的同时,仍应满足游客车辆的避雨之需,需要通畅的檐廊空间与建筑-结构一体化的构思相互博弈,最终统一于Kangaroo动力学模拟概念生形下的出挑檐廊形态。
进入丽笙酒店的大堂,项目意在延续“旷远”的穿越感,希望引导人的视线在大堂尽端透过落地窗将园博园的焦点地标“景阳楼”纳入眼底。同时在总图上,调适与延展曲折与层叠的界面,张借取景,使之也能够将蜿蜒迂回的道路水系与深谷藏幽的山湖叠翠尽收视野。大堂空间呼应入口空间“一树成林”的意境与理念,通过结构力学与形态的耦合计算,实现了近2000㎡的“独柱开花”的双曲屋面空间意向。通过拓扑学的连续概念将大堂的柱梁结构一体化,用一分四的拓扑构型展开“开花柱”的概念,将整体屋面的受力通过弧形梁与柱的一体化设计将“形与力”实现一体化的找形目标。
设计通过kangaroo动力学模拟进行 “开花柱”的找形,主体受力结构由钢结构组成,主结构之间的次级曲梁柱体系由木结构介入。最终整体结构经过节点优化,实现了形与力、光与空间的融合统一,“开花柱”不仅仅作为一个结构体,其与顶部的ETFE膜材结合,亦成为室内核心空间的重要光源,自然从屋顶延伸至地面,阳光从木梁的间隙中洒入,将最初“旷远”的通透之感从入口挑檐一直延伸至室内大堂中庭。
在丽笙酒店项目中,打通了机器与人在情感、思维、记忆甚至创作意图上的实现了实质上互动,这对于在这个后人文时代如何打通虚拟设计与物质智能的关联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次意义深远的实践,用时代技术书写传统记忆,用后人文时代的新精神冲破桎梏与约定俗成,或许就是项目带来的最难忘的经历。
版权声明:新闻咨询栏目是编辑整理全球前沿设计风尚和行业动态作为分享和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南京酒店设计 度假酒店设计 酒店设计公司